《大明:完了,我被朱元璋盯上了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棉花糖小说网mianhuatang123.com
堂堂当朝国公,虽说比齐衡这位靠山王在爵位上低了,可明眼人都清楚。
如今的这位靠山王只是名头响亮罢了。
真正的实权却压根不如这些这些国公的。
远的不说,就说刚刚离开的这两位,那都是在军中如泰山北斗一般的存在。
每个人的手下都掌控着大明的一支武脉。
再比如说徐达、李善长。
一个是中书省左丞相,大明第一元帅、功勋。
一个是文臣之首,国公内唯一的一位文臣,中书省实际掌控者。
可以说,大明的这几个国公不光是爵位顶尖,实力势力也是顶尖的。
而齐衡呢?
也就是大明第一靠山王的名头让人听着咋舌外,还有什么?
也就是一个安丰路被人称道。
可如今眼看着也要被瓦解兵力。
原本他们都还觉得让这位来做枢密院的掌院有些不解。
可如今看到这一幕时,这才方知齐衡在这些老人的眼中是何等的存在。
两位国公都执后辈礼。
尤其是他们发现,这二位在面对齐衡时所表现出来的神态,压根不是那种只拘泥于表面的礼节。
特别是那邓愈。
看待齐衡时的目光,那种崇敬的神情是藏不住的。
不由的,众人都开始重新审视他们这位枢密院的掌院。
毕竟他们这些人当中大多都不是一直跟随朱元璋从无到有的老人,很多人都是后来的战斗中收编和发展的。
对于齐衡这位展露锋芒于早期的人物,还真是不太了解。
只有那些老人,才能明白,在这些后辈眼中不过如此的安丰路,到底代表着什么。
站在门口的齐衡,随意的瞧了瞧这堂内的众人后,想说什么却又选择了闭口,转身朝着屋外离去。
片刻后。
一直都在王府内不显山不露水,帮助齐衡统筹各地事务,处理琐碎事务的余光道也来到了枢密院内。
当初一直留余光道在之前的大将军府以及王府内,是因为齐衡就算隐迹之时也都有安丰路的事务需要王府日常签办。
如今他既然升任了枢密院的掌院,加之安丰路兵权基本被裁撤,虽然互相都没有说。
但原本安丰路独立于朝廷自治的局面也将不复存在。
所以齐衡很早便交代了周念,如今的安丰府知府,将来安丰府的一切都需要通过正常的渠道与朝廷交集。
既然如此,那王府内余光道的存在也就没有了意义。
故此,便将其调任来枢密院充当枢密院都承旨之职。
算是齐衡在枢密院的管家,负责各处的沟通交集,并且负责与皇帝之间的沟通。
算是连接枢密院掌院、皇帝以及枢密院下属之间的桥梁。
这对于余光道而言,是再合适不过的职务了。
虽然齐衡一直任用他来帮自己打理政务,但其实他对处政并没有什么能力,相反,在交际,与人沟通中,是有他性格上的优势的。
而齐衡交代给他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枢密院中的属官们,将朱元璋在朝堂上吩咐的几件事拟出具体的章程,然后通过齐衡查阅后,交由朱元璋审阅。
在没有什么异议后,便开始在全国督办。
不过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事,压根也不需要齐衡太过于操心。
如果如今的明军还无法镇压这些宵小,那明朝的大军可就真成摆设了。
至于再大点的事情,就不是齐衡愿不愿意搞的问题了。
比如针对元朝旧部的攻势。
自从元廷退回到漠北后。
朱元璋的态度基本上就很暧昧了。
或许是他也很清楚如今的天下需要休养生息,所以并没有铁了心的去趁其病要其命,一股脑的将这些旧部全部铲除,以绝后患。
整个朝廷上下的中心思想就一个,恢复经济!
重建大明,从农耕开始。
这第一步就是使全国上下开始有条不紊的恢复农耕,恢复生机。
枢密院内独属于他的屋子里。
齐衡摊开一幅地图查看起来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